一、专业简介
 九色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全日制本科专业,每年招生120人。本专业是山东省品牌专业、“十二五”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重点专业。依托九色
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山东省“一流学科”、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入选学科。本专业依托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111”计划高分子杂化材料创新引智基地、国家杂化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国家高分子杂化材料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等国家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9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其中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基于这些高层次的学科平台、高素质的学术队伍和前沿的科学研究,搭建了高质量的教学与人才培养平台,全面贯穿于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材料成型加工和材料改性等。本专业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加强能力培养和实践培养,加强工程训练,培养了大批创新型和工程技能型的经济建设的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材料工业及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要,具备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工程设计和新材料产品开发、生产及技术管理等工程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富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本专业领域内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具体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1(专业技能):能够多学科融会贯通,具有对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能力;
 培养目标2(职业定位):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跟踪高分子材料(特别是纤维材料)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承担本领域产品开发与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以及商务贸易等工作,达到工程师执业水平;
 培养目标3(基本素质):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道德素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因素,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培养目标4(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组织管理及执行能力,富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带动工程实践项目的组织实施;
 培养目标5(自我发展):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拥有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能够主动适应国内外职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三、培养要求
 按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九色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制订的毕业要求覆盖以下内容,并能够覆盖通用标准的全部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科学、工程基础和材料科学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识别、表达、分析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得出有效的实证性的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公共健康与安全、法律、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因素,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
 (4)研究:能够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工具,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材料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等问题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够结合当前环境和社会的背景,理解和评价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相应的责任。
 (9)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实践过程中,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能够理解并掌握高分子材料工程项目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将之应用于学科交叉的工程实践中进行项目管理。
 (12)终身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与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2.专业核心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聚合物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高分子科学实验。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计算机操作技能、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毕业实习、高分子材料产品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实践等。
 4.各环节学时学分设置
 各环节学时学分安排表
 
  
   
    
     类别  | 
     类型  | 
     学时(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 
     学分(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 
     占总学分比例%  | 
    
    
     必修课  | 
     通识教育必修课  | 
     632  | 
     38  | 
     20.54  | 
    
    
     大类专业必修课  | 
     784  | 
     42.5  | 
     22.97  | 
    
    
     专业基础课  | 
     464  | 
     22  | 
     11.89  | 
    
    
     专业核心课  | 
     416  | 
     23.5  | 
     12.70  | 
    
    
     集中实践  | 
     32周  | 
     29  | 
     15.68  | 
    
    
     必修课合计  | 
     2296学时+32周  | 
     155  | 
     83.78  | 
    
    
     选修课  | 
     通识教育选修课  | 
     96(6)/64(4)  | 
     修读学分10  | 
     5.41  | 
    
    
     实践/多元课程  | 
     开设1312学时+4周  | 
     修读学分20/开设学分80  | 
     10.81  | 
    
    
     选修课合计  | 
     /  | 
     修读学分30  | 
     16.22  | 
    
    
     毕业学分要求总合计: 185  | 
    
   
  
  
  
 实验实践课学时学分安排表
 
  
   
    
     类别  | 
     类型  | 
     学时  | 
     学时合计  | 
     学分  | 
     学分合计  | 
    
    
     必修  | 
     选修  | 
     必修  | 
     选修  | 
    
    
     实验实践课  | 
     独立实验课(含体育)  | 
     576  | 
     32  | 
     608  | 
     18  | 
     1  | 
     19  | 
    
    
     非独立课内实验  | 
     128  | 
     0  | 
     0  | 
     4  | 
     0  | 
     4  | 
    
    
     集中实践(含军训1周和创新实践4周)  | 
     33周  | 
     4周  | 
     37周  | 
     32  | 
     1  | 
     33  | 
    
    
     实验实践课总计  | 
     704学时+33周  | 
     32学时+4周  | 
     608学时+37周  | 
     54,占总学分29.19  | 
     2学分  | 
     56,占总学分30.27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集中实践教学  | 
     学分  | 
     学期安排(周)  | 
    
    
     S1  | 
     1  | 
     2  | 
     S2  | 
     3  | 
     4  | 
     S3  | 
     5  | 
     6  | 
     S4  | 
     7  | 
     8  | 
    
    
     军事理论与训练  | 
     1  | 
     1周  | 
        | 
        | 
        | 
        | 
        | 
        | 
        | 
        | 
        | 
        | 
        | 
    
    
     创新创业与企业初级管理  | 
     2  | 
        | 
        | 
        | 
        | 
     2周  | 
        | 
        | 
        | 
        | 
        | 
        | 
        | 
    
    
     现代机械制造工程实训  | 
     1  | 
        | 
        | 
        | 
        | 
        | 
        | 
     1周  | 
        | 
        | 
        | 
        | 
        | 
    
    
     材料学导论  | 
     1  | 
        | 
        | 
        | 
     1周  | 
        | 
        | 
        | 
        | 
        | 
        | 
        | 
        | 
    
    
     高分子材料与环境安全  | 
     1  | 
        | 
        | 
        | 
     1周  | 
        | 
        | 
        | 
        | 
        | 
        | 
        | 
        | 
    
    
     高分子材料前沿领域  | 
     2  | 
        | 
        | 
        | 
        | 
        | 
        | 
     2周  | 
        | 
        | 
        | 
        | 
        | 
    
    
     认识实习  | 
     1  | 
        | 
        | 
        | 
        | 
     1周  | 
        | 
        | 
        | 
        | 
        | 
        | 
        | 
    
    
     生产实习  | 
     2  | 
        | 
        | 
        | 
        | 
        | 
        | 
        | 
        | 
        | 
     2周  | 
        | 
        | 
    
    
     毕业实习  | 
     2  | 
        | 
        | 
        | 
        | 
        | 
        | 
        | 
        | 
        | 
        | 
     2周  | 
        |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  | 
     3  | 
        | 
        | 
        | 
        | 
        | 
        | 
        | 
        | 
        | 
        | 
     3周  | 
        | 
    
    
     高分子材料产品设计  | 
     4  | 
        | 
        | 
        | 
        | 
        | 
        | 
        | 
        | 
        | 
        | 
     4周  | 
        | 
    
    
     毕业设计(论文)  | 
     12  | 
        | 
        | 
        | 
        | 
        | 
        | 
        | 
        | 
        | 
        | 
        | 
     15周  | 
    
    
     创新实践  | 
     1  | 
     至少四周分散进行  | 
    
    
     合计  | 
     32  | 
     1周  | 
        | 
        | 
     2周  | 
     3周  | 
        | 
     3周  | 
        | 
        | 
     2周  | 
     9周  | 
     15周  | 
    
   
  
  
 5.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详见附件1。
 6.课程地图详见附件2。
 五、修读要求
 1.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可在3至8年内完成学业。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毕业标准与要求
 (1)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85学分。其中必修课155学分,专业选修课20学分,通识选修课10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33学分。
 (2)计算机操作技能、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背诵、应用文写作实行达标制,学生可通过自学或选修相应的通识教育选课程后,参加学校达标测试,达标通过后方可毕业。
 (3)学生通过自学、课外辅导等形式提高普通话水平,普通话水平测试不低于二级乙等方可毕业。
 六、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表
 详见附件3。
 七、辅修第二专业和双学位的要求
 本专业面向全体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外的理工类所有专业开设辅修第二专业和双学位。
 1.申请资格与录取原则:
 (1)  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修读第二专业。
 (2)  报名学生需学习成绩优良、主修专业必修课全部合格。
 (3)  大一主修过高数且考试成绩>75分的报名学生优先录取。
 2.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表,详见附件4。
 八、修读指导建议
 1.大学英语课程采用分级分类设置,根据新生入学英语测试成绩选择不同级别进行修读,修读起点不低于大学英语Ⅲ,修满9学分。
 2.大学体育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需修满4学分,建议前4个学期每学期修读1学分,具体修读项目参见当学期选课列表。
 3.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普通课程,学生至少修读10学分,其中核心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核心课程设置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7个模块,学生至少选修3个模块且每个模块至少修读2学分。
 4.多元/实践课程至少修读20学分,可在本专业选修课中选择修读。另外,(1)专业选修课分为限选课和任选课,限选课按照卓越方向和创新方向,分别设置不同的必选课程,不同方向学生限选。任选课共开设28门专业选修课,根据开课方向分为6个任选模块,每个模块每位学生任选一门课;(2)多元/实践模块至少要取得“社会实践”1学分,通过在校期间参加累计不少于4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3)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专业资格等级考试、发表论文或作品、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学术交流等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按学校有关管理规定,经九色
认定后作为创新实践学分,纳入多元/实践模块,最多认定2学分。